400-629-9968
当前位置:
煤矿人员(精准定位)管理系统
来源: | 作者:1 | 发布时间: 2025-07-04 | 7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1系统概述

为了响应对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升级的需求,切实提高定位和通信技术在矿井人员管理、人员调度、交互通信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应用价值,KJ1381JA)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采用当前先进、成熟、稳定的技术,遵循国家标准和安全、煤炭、通信等行业标准,选用基于UWB技术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。

2系统优势

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采用先进UWB技术,遵循国标及行业标准,实现人员精准定位与高效管理调度,提升矿井安全管理及应急救援能力。 



3、功能特点


1)定位精度高

采用TOF+TDOA的定位算法,实现无遮挡定位精度不大于750px,车内运动定位精度小于1m,动态定位精度不大于7.3m。可精确显示人车物当前实时位置和历史轨迹。高精度的定位有利于提升矿井人员管理、车辆管理、设备管理、智能开采、快速响应灾后应急救援等。

2)信号覆盖范围广

系统采用远距离传输的无线定位技术,在无遮挡状态下,单台读卡器与人员标识卡、信息化矿灯间的定位双向覆盖可达1000m以上,而传统窄带宽定位系统(包括RFIDzigbee定位系统)的定位覆盖范围仅在200m以内。系统通过更少的读卡器,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定位覆盖,有效的降低了建设成本,促进了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全区域覆盖的推广。

3)支持单基站定位

系统可实现单基站精确定位,减少了矿井分站数量,降低了成本,使组网更加灵活、安装和维护更加方便。定位基站支持程序在线升级并具有液晶屏显示功能。

4B/S架构设计

系统采用web浏览器B/S架构,简化了系统的开发、维护和使用,后台采用最新JAV架构,使用数据库为SQL Server2017,采用ICENETTY通信方式。系统的相对集中性使得系统的维护和扩展变得更加容易。

5具有高并发性及稳定可靠性

系统并发识别数量不少于200张,漏读率不大于10-4。最大位移速度不小于7m/s,系统最大识别卡容量不小于65530个,系统最大巡检周期不大于2秒,误码率不大于10-8。系统主机须为双机热备,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间隔应不大于1min

6算法稳定

通过多年定位技术积累,并自主研发多种算法,测距准确且信号稳定。

7标识卡自检

标识卡可通过自带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人或物是否运动,人或物静止时,标识卡进入休眠状态,该功能可增加电池使用周期,实现睡岗检测。标识卡电池寿命不小于2年,充电一次可连续使用不少于30天。

8)多系统融合

系统上层物理通信层采用以太网协议,可与安防监控、广播、视频等系统互联互通,拓展更多联动服务功能,比如,与矿井安防监控系统、矿井扩播系统融合,在瓦斯超限报警时,人员定位系统自动向超限报警区域人员实时报警并下发撤离路线。

9)二维GIS、三维、可视化一体化管理平台

系统上层物理通信层采用以太网协议,可与安防监控、广播、视频等系统互联互通,拓展更多联动服务功能,比如,与矿井安防监控系统、矿井扩播系统融合,在瓦斯超限报警时,人员定位系统自动向超限报警区域人员实时报警并下发撤离路线。

10识别率高

在高速移动中标识卡无漏卡现象,人卡定位及车卡定位周期均不大于2秒。

11根据灵活集成到各类综合基站

设备自带交换机,可以灵活组网到环网或自身实现环网。